顶点笔趣阁 > 武大郎新传 > 第412章 大惊喜

第412章 大惊喜


宋军败了,败的很彻底。

        两战两败,第一战侥幸折损了六千人,而最后这一败,足足有近三万禁军跟着叶良辰冲入真定城——被人瓮中捉鳖。

        留存的只有武松本部四千人,外加逃出来的数千禁军,总数不到一万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小一万人中,依旧还有斗志的也就武松手下的几千人了,其余禁军见到大势已去,已经各自奔逃溃散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武松带着四千本部,绕着真定城转了一周,发现四方城门都紧紧闭着,根本找不到半点进城救援的机会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,凭他这点人数想要攻城无疑是痴人说梦,恐怕再逗留一段时间,城内乱军解决掉了禁军,几万人马杀出来,武松他们也自身难保。

        城内的禁军以及叶良辰等诸将军算是全军覆没了,大势真的已去,武松当即传令剩余部队退到城外五里处张望,直到不多时,真定城内的杀戮声逐渐消散,确定城内禁军真的没有任何突围的机会后,武松才咬咬牙,率剩余残兵败将向着真定府西边的太原府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天傍晚的时候,探子就传来了真定城内具体的消息——

        冲入城内的近三万禁军被围歼了一半,其余部队在主帅叶良辰的带领下,已经向乱军缴械投降。

        包括主帅以及诸高级将领在内,乱军俘虏了宋军一万五千余人!

        而赶到太原府的武松整合军队后,也是得知,禁军逃出来的数千人,大多是行动较慢的盾牌兵和弓弩手,而装备最精良,投入最大的两万骑兵,连人带马全部冲入城中无一逃出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宋军打了这一场让人扼腕叹息的大败仗,在战报还在奔往朝廷的路上时,就已经在河北山东等地的民间百姓中扩散开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听闻这等消息,百姓们再也不淡定,一提到这茬就骂声一片,即便是最漠不关心家国大事的街坊村头的大妈们,也会满脸鄙夷的狠“呸”一下,嘴里扯着北方粗腔骂两句“熊禁军,败家头子!”

        这种消息都不需要民间流言刻意加工夸大,各地报纸只是照着战地记者的纪实报道,就已经引的民间舆论哗然,文人们群情激愤了!

        如果只是军队实力不济,倒也罢了,最可恨的就是这种明明胜券在握,却被叶良辰这个祸害坏了整个大好战局!

        真是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!

    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而武植心情除了痛惜之外,更多的还是凝重和不安。

        凝重是因为他知道叶良辰是朝中副相王黼的外甥,在此次大败战报中,叶良辰无疑是罪魁祸首,而且还带头投降,就算最后平安救回来,按照军法,也该千刀万剐!

        不过朝中有王黼在,他很可能颠倒黑白,甚至把黑锅推到在战役唯一没有被俘的主将之一,武松头上。

        理由也是能找到的,因为在战场上,武松一没有跟着冲进真定城,也没有及时阻止主帅冲进城,只要稍加夸大和抹黑,这两条理由足以让武松身处险境。

        何况朝中负责军务的还是童贯,一旦王黼和他勾结一起陷害武松,那就算朝中有慕容彦达帮说话,都无济于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——必须抢在他们之前把真相在汴京扩散出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好在武植手中有汴京日报,在战争结束的第一时间,具体的战争纪实就已经分批绑在数只信鸽的腿上飞往汴京了,恐怕官方战报到达之前,汴京城已经人尽皆知战败的真相了!

        现在汴京日报已经完全普及到汴京的每一个角落,不止百姓和朝中大臣们每天必看,连皇帝也订阅了一份,每天早上报纸刚刊印出来,就有大太监过来取一筐精装版报纸带进皇宫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皇帝还有皇宫的各宫娘娘公主们,报纸已经成了日贡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了这层保障,王黼也很难在皇帝面前搞什么花样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而让武植不安的因素,就严重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,根据暗组的情报,直到河北禁军惨败的消息传遍汴京后,西北军依旧没有任何准备调兵的迹象,这下武植几乎可以肯定,童贯这次是完全不打算抽调西北军来平乱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禁军这次大败的后果也远远不是人员与物资的损失那么简单。

        近日前方传来消息,乱军打了这场大胜仗之后,声名鹊起,从金国那边又涌来无数契丹人难民加入他们的军队,如今真定府东边的河间府也已经有乱军驻守,两座府城相互呼应,宋军再次平乱的时候,再也没有了围城必胜的优势了!

        不止如此,此次胜仗让乱军首领耶律达葛里认清了宋朝的软弱,也助长了他的野心,他开始下令手下军队不准抢掠真定府和河间府的百姓,恢复百姓生产,并开始面对百姓征兵收税了!

        这已经不再是单纯抢劫的乱军了,俨然是要在大宋境内建立政权的节奏啊!

        想到这些,武植就一阵不寒而栗,妈的,西北军还不出征平乱,难道真的要等到乱军建国吗?乱军一旦建国河北必失,比邻河北的山东也必将被战火波及,说不定连山东都不保!

        朝廷是指望不上了,事到如今,武植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了!

        ————

        距离兵败已经过了半月,乱军势力果然又壮大了不少,现在正在真定府集结兵力——他们要主动进攻了!

        目标就是武松所在的太原府,太原、真定、河间三府乃是河北三大重镇,互为犄角,一旦全失,乱军就能依托此三城向大名府进攻,一旦大名府失陷,河北全境就彻底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初兵败,武松没有回大名府,而是选择去太原府,防的就是这个,可是现在太原府加上武松的兵力,也才一万多人而已,朝廷不集结兵力支援,太原府也迟早会被攻陷。

        而根据武植前日得到的消息,朝廷现在还在为战事喋喋不休的争论着,一时也没个结果。

        辽国那边虽然也恨乱军,可是也指望不上他们,他们如今被金人打的抱头鼠窜,自身难保!

    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    青州武宅书房内,武植正襟危坐在书桌后,花荣、朱武、杨志还有吴用分坐两旁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每个人脸上都十分凝重,眼神阴沉,却流露着决心!

        这次武植招他们过来,就是为了商议河北乱军的事宜,既然朝廷不,武植只能靠自己的势力去打击乱军,众人已经商议完毕,今晚便由花荣带头,把青州大营所有兵力全部组织起来,连夜秘密的奔赴太原府与武松等人会合。

        只留几弱兵驻守大营掩人耳目。

        青州大营自武松整改增兵后,兵力在大宋东部诸路州府中是最多的,而且战斗力也是最强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次暗调去支援武松的总数大概有八千人,再加上武松那边的近四千人,青州军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万二。

        私自调动一万二的军队,可是大罪,一旦事情败露,不止武植身家性命不保,花荣朱武杨志吴用这些参与的人一样罪不可恕,甚至还会连累武松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,皮之不存毛将焉附!

        对于青州军,武植特意嘱咐,这支军队到了河北后,独立行动,无论后面朝廷派来什么将军,都不要掺合进他们的军事行动中!

        就完全凭青州军的力量打击乱军!

        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,宋军战斗力不行,统帅又那么废,配合他们只能被他们拖累。若是单干,一万二青州军也未必就怕了那几万乱军!

        有了叶良辰的教训后,连智多星吴用和神机军师朱武都对武植这么高风险的一招深以为然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武植他们商议完毕,正欲散会各自回去准备,书房的门突然被人推开,只见时迁一脸紧张的闯了进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何事慌张?”

        武植皱着眉,他心情本就很压抑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大官人,汴京急报!”

        时迁惶恐的举起手中信卷。

        武植微微挑眉,眼下书房没有外人,他便吩咐道:“说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朝廷军务急报:今日廷议河北战事,武松颇有战功,临危不乱,乃军中中流砥柱。特封昭武校尉,命其任京东东路都指挥使,兼任河北东路、河北西路、河东路都指挥使,总管四路兵马,征调各路州府营兵,为平乱统帅,务必驱除鞑虏乱军,整顿大宋山河!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到最后,时迁声音已经微微颤抖的,他继续道:“另外,朝廷还拨了两万禁军天武营的兵马前往河北供二爷驱使!”

        时迁说完,武植等人已经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了,他们刚打算破釜沉舟的拼一把,就传来了这样一个好消息,幸福来的太突然,武植他们竟无所适从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消息可靠吗?”武植深吸一口气,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可靠,汴京的五只飞鸽都是这条消息!而且朝廷的任命已经百里加急送往太原府二爷那里了!傍晚就能送到!”

        听着时迁如此肯定的话,武植花荣朱武吴用他们再也压抑不住,露出了惊喜之色。

        太惊喜了!

        武松这次升职,不止成了平乱的统帅,还一跃成为连青州所在的京东东路在内的五路兵马都指挥使,大宋河北山东两地的兵马一下都归武松调用了!这军权不可谓不大,足以称得上一方诸侯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想来也是,这五路原都指挥使,如今都成了乱军的俘虏,现在自然便宜了武松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哈哈!这下我们可以光明正大的调兵去太原府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一贯严肃的花荣也忍不住大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哈哈!”

        而武植惊喜过后,最先冷静了下来,朝廷如此看重武松,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老时,这次朝廷肯重用武松,是不是慕容老哥推荐的?”武植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目前武植在汴京顶级权力层的关系就慕容彦达一人而已,至于灵儿李师师,且不说她们能不能影响这种层次的朝政,就算她们能影响,可压根不了解青州军的状况,肯定不是她们。

        思来想去只有慕容彦达能做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是!”时迁斩钉截铁道,“慕容大人在廷议时候就极力推崇二爷当平乱主帅!”

        闻言,武植释然了,没想到慕容老哥这么牛,才刚到汴京不久,就有这么大影响力。

        宋朝高层朝政可是很民主的,大多数事情都需要君臣协商一致才行,就是一件事情不止皇帝点头,主要大臣们也要同意才行,如果皇帝一意孤行,那么下面的制诰官直接封驳,皇帝的命令就不生效。

        偏偏两制的制诰官归诸位宰相们管,所以可见朝廷生成任命武松的命令,不止皇帝同意了,两府宰相,诸部大臣们应该也都没有异议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里面就能看出不易之处了!

        “不过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时迁话锋一转,又引的武植疑惑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过什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过最终朝中廷议官家乃至诸位相公们之所以都一致选定二爷,主要是因为一个人也大力支持二爷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谁?”

        武植等人齐声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当朝太尉,童贯!”


  (https://www.ddbiqutxt.com/chapter/14746_4582864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ddbiqutxt.com。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dbiqutxt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