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笔趣阁 >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> 第525章 平壤大捷

第525章 平壤大捷


  一枚炮弹准确击中七星门前耸立的箭楼,重达十斤的铁球穿过面前纷乱的箭雨,直接在箭楼木板上砸出个碗口大小窟窿,接着,数以百计的霰弹如一堵墙般砸向箭楼,将正在张弓射箭的思密达弓手顿时被打成筛子,如落叶坠地。
  密集的炮弹砸在七星门主城墙上,  城头木石乱飞,偶尔有一两枚开花弹落在垛口后面的守军人群中,奔走狂呼的思密达顿时化作春泥更护花。
  得益于工坊研发的可靠的延时引信,可以保证炮弹以平直弹道发射而且不容易被引爆。炮弹为使用木质弹托的中空圆形炮弹。
  空心铁球中间填充火药,铁蒺藜、瓷片等,将空洞塞住,一经放出,其火力能到之处,  威力惊人。
  根据工坊试验记录:“(开花弹)弹子即必炸开,弹内之药,用磺较多,可以横击一二百步,其弹子炸成碎铁,与内贮之铁棱,皆可横冲直撞,穿肌即透,遇物即钻,一炮可抵十数炮之用。”
  炮弹依次在各个垛口后面炸开,每次爆炸都炸死炸伤一大片守军,朝鲜炮手据守地势较高的牡丹峰,居高临下用大将军炮和疑似红衣炮轰击齐军步兵,两边炮兵打得有来有回,韩真义放下望远镜,脸上露出得意之色。
  “这朝鲜兵火炮倒也不错,  只是打得不准。”
  此时双方火炮样式及机制原理基本相同,都是前膛装滑膛炮,仍旧属于以黑火药做发射药的前膛装滑膛时代。
  只是朝军火炮形制设计仍然是明末红夷炮的延续,在原先的基础上稍微有些改进。
  王从之望向牡丹峰朝军炮兵阵地,良久之后,抚须笑说:“门类倒是不少,只是都不堪用。”
  牡丹峰阵地上依次摆放着重型红夷炮、轻型火炮、冲天炮,朝鲜炮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,山下齐军火炮虽不占优势,然而对方打得比他们远,打得比他们准,而且时不时还会来两发开花弹,被命中的炮手直接尸骨无存。
  “噫,怎的还有西洋人?”
  王从之惊讶发现,慌乱的朝鲜炮手中还有几個弗朗机人身影,这位炮兵主官当然不知道,这些佛朗机人都是李倧重金聘请来的炮兵教官,基本都是从东印度公司赶来的。
  “红毛夷也要帮朝鲜?”
  韩真义不屑一顾道:“便是天王老子来了,也得趴在咱们脚下,今日太上皇总攻平壤,  管他什么阿猫阿狗,  只要敢挡咱们的路,全部都轰死,  神挡杀神,佛挡杀佛!”
  说话之间,刺耳的呼啸声响彻大同江北岸,上千支神火飞鸦腾空而起,避开双方密集的炮火,升入云霄,在令人晕眩的白光中,急剧下坠,如流星般射向牡丹峰山腰。
  轰!轰!
  伴随阵阵沉闷的爆炸声,牡丹峰山腰位置升起一团团橘红色的蘑菇云,装满粘稠石油火药的火箭剧烈燃烧,山腰周围的枯树枯草遇火即燃,临近山林的朝军火炮顿时被熊熊大火吞没,隔着几里,隐约可见无数跳动着的火球滚落悬崖·····
  朝军象征性的炮击了几下,便停止了报复,他们射程最远的重型红夷大炮,尚且勾不住流星般坠地的神火飞鸦,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。
  好在刘招孙并没有计划将平壤周边化作一片火海,三轮火箭覆盖后,炮营下令暂停火箭发射。
  接下来,这场战争的主角便成为炮营炮手。
  齐军火炮在形制构造上,已经实现标准化,得益于工坊的火炮技术进步,炮营现在炮管较长而弹道低伸的加农炮、炮管适中而弹道较弯曲的榴弹炮、炮管较短而弹道弯曲的陆上用臼炮。
  由于定装弹药的普及,齐军炮兵的火炮发射程序,得到大大简化,刷膛、装填弹药、捣实、支好炮架、瞄准、点火,发射。射速自然就更快。
  朝军各式火炮的射速,大致处于万历四十七年开原军参加混合战役前的水平。
  齐国野战炮在一天内发射70或80次,通常需要2个炮手和10个助手,小炮诸如鹰炮能在一天之内发射160次,所需的人更少”。即大炮每小时8发左右,小炮是其的2倍。
  朝军前膛装滑膛炮(红衣炮)装填弹药程序复杂,发射炮弹频率低下。
  《海国图志》中有朝军火炮发射过程的记载:“将炮门掩闭,用湿透炮刷子扫净炮膛,然后下药,用木棍送入炮膛,次下弹子,又用扎就麻球,如膛口大小塞入膛内使药不四泄,弹出有力。装毕再放,放毕如前法挽回,再装连发。四五炮后,须少停片刻,以防炮身透热”。
  齐军重型野战炮的射速为3发/2分钟,6分钟可打9发,小型火炮射速比之要快一些。
  总之,齐军重型炮射速是朝军的10倍左右。
  ~~~~~~
  “报!第一兵团已渡过大同江,抵达城下,是否立即攻城?”
  武定皇帝望着跪在面前的传令兵,振奋精神,大声道:
  “进攻!”
  一队队火铳兵扛着新式火铳,在各营营官、把总的指挥下,迈着整齐步伐向七星门城墙推进。
  他们前面,约莫两千多朝鲜俘虏成了填壕尸体,此刻静静倒在自己人挖掘的壕沟中。
  辅兵们扛着云梯、推着楯车,艰难的走在大同江江岸边,平壤城虽然近在咫尺,对他们来说还有很远。
  齐军战兵的武器配备,早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,线膛枪开始取代滑膛枪。
  线膛枪并不是齐国人的发明。早在15世纪末期,就有膛线的火器就已经在欧洲出现,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就使用过带有膛线的火绳枪。
  不过螺旋形的膛线,却是刘招孙第一个发明的。
  根据太上皇的说话,直线膛线的射击有助于提高精准度,使得射击更加稳定,较深的膛线效果更好。
  宋应星与茅元仪联合,设计一种新式线膛枪,别出心裁地将这种步枪的弹膛直径设计得小于枪管内径。
  这种线膛枪使用略小于枪管内径的球形弹丸,因此可以顺利地将子弹装入枪管之内;而子弹到达变窄的弹膛部位便会被卡住,此时使用通条用力冲打就会让铅质弹丸变形嵌入膛线。
  不过,球形弹丸在通条冲打时会变扁,影响飞行时的稳定性,而且也不太适合用在线膛枪上。
  两人改进了设计,研制了锥头子弹,这样以来,子弹稳定性大为提升。
  武定皇帝得知此事,重赏两人,许诺宋应星茅元仪两人去世后,可以和康应乾乔一琦一样,入太庙。
  武定皇帝相信,有了蒸汽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,很快,线膛枪大规模生产将不是个问题。
  后来工坊对锥头子弹不断改进,直至出现米涅式步枪、米涅弹,当然,这是十几年后的事情了。
  截止东征朝鲜时,作为全军精锐,第一兵团火铳兵已经全员换装最新式线膛枪。
  和前代(27式燧发枪)相比,31式燧发枪采用线膛技术,火枪射程提升至五百米,精度大大增强。
  据说,部分训练有素的狙击手可以用31式来压制三百步外的虎蹲炮和大将军炮。
  太初元年以来,齐军的火炮和火枪技术,可谓一日千里,当然,朝鲜人也不差,他们的军事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防御工事上。
  朝鲜在佛朗机人以及幕府的指导下,完成了军事体系下的野战筑垒——平壤系阵城,也就是所谓连寨,工匠们将黏土和树根绞合在一起制墙,砌出的墙和石头一样硬,坚不可摧。
  在经验丰富的西班牙军事技师瓦西里纳西•拜顿的督造下,平壤城外围被打造为一座类棱堡型防御工事:一方面其更为低矮厚实的外形提高了对重炮的防御能力,另一方面可以布置交叉射击的城防火力给进攻方造成重大杀伤。
  不过由于时间不足,这种“减配”版棱堡相比于欧洲那种纯正的棱堡甚是寒酸,不过相对于原先方方正正的城墙防御,已经有了很大进步。
  ~~~~
  然而,在齐军绝对炮火优势面前,朝鲜人不论连寨还是棱堡,都没有太大意义。
  十一月十五日辰时,万道金光撕碎了笼罩平壤城上空的重重迷雾,城下万物终于清晰地出现在西城城头朝军眼前。大齐士兵黑压压如乌云般簇拥过来,伴随其中的还有齐军的杀手锏:各类火箭。
  此时牡丹峰炮兵已被齐军火炮完全压制,朝鲜守军在七星门上摆放的佛朗机炮大将军炮,威力有限,而且大多数炮手在齐国战兵进攻前,就已经将炮弹打了个七七八八,用来对付填壕炮灰。
  第一兵团三千火铳兵渡河,开始朝城墙上的残兵射击。
  城墙火炮反击不利,只有一些还没被炸死烧死的弓手鸟枪兵继续绝望顽抗。
  他们手中的武器,无论射程还是火力,都不能与齐军同日而语。
  战场变得更加血腥,成为一边倒的大屠杀。
  正所谓:
  枪声噼啪,炮声隆隆,弹片飞散,震耳欲聋。冲锋高潮,朝军困守,困兽犹斗,一片杀声。勇者勇矣,时跑时停,尸横遍野,线膛称雄,齐军壮哉!


  (https://www.ddbiqutxt.com/chapter/3523_717382919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ddbiqutxt.com。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dbiqutxt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