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笔趣阁 > 早八点 > 第二十八章 往事二

第二十八章 往事二


每年莫斯科国际展会几十场。结合展会规模、时间、气候等因素,张三安排的参展计划得到董事长及主管李总首肯。广山作为对俄部的主管,没有不参加的道理,况且工作兼旅游,谁不愿意?

        临行前,张三电话通知mihair行程。

        七月中旬,代表团一行八人,带着小礼品、茅台、榨菜、老干妈飞往莫斯科。

        入住mihair指定酒店,行前张三委托莫斯科客户预订了五套房间。沈总、李总各一套,其他六人自由搭配,两人一间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一天到达,谢绝客户宴请,代表团自行就餐,顺便开个参展动员会。

        根据酒店总台推荐,张三在阿尔巴特大街一家俄餐馆预订了晚宴,然后去了酒店旁边的咖啡馆,与mihair见面。

        为期五天展会,张三让mihair在第三天晚上动手,控制广山。

        mihair让张三放心,他找的是真警察不是mafia。他叔叔巴沙是内务部的,这片警察分局头头曾是叔叔的旧属。

        “8021房间是代表团团长,对他必须尊重,他不认可不签字,你就没钱。”张三提醒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们只对吴经理动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是要讨回货款,不是为了出气,事情不要搞砸。我们参加展会,人员、地址都在使馆备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清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关键两点,1、吴经理认账。2、团长签字。”张三提醒:“怨恨不解决问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mihair听出了张三的警告,道:“我们会心平气和解决实际问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给我推荐一家俄式传统桑拿,距离宾馆远点无所谓,我抽时间带两位领导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问巴沙,打好招呼通知你,费用我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去时出趟车接送,打听地址麻烦,费用我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不行!这费用必须我出。你如约而来,我们几个合伙人感激,桑拿花费你不用考虑,况且代表团一行花费巨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说了我支付。我们业务人员,出差报销。这样,如果清欠成功,我把这次展会账单给你,就这么定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告诉顾先生你来了,他想单独请你吃饭。”mihair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谢谢他!一则我们不熟,二来没有时间。”张三回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感谢你如期而至!事成与否,我都要报答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事成你当然要感谢,去大连、南方调查,我们的人没少跑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提个数字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没想过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按回款5%提给你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够慷慨!到时候再说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出国前,按照李总要求,张三和吴广山各自准备了一份合同,只待到了莫斯科,在展会的洽谈签字大厅与客户见个面走个程序。签字碰杯、互赠礼品,董事长亲临现场,要做点宣传。办公室主任不仅背着茅台,还背着摄像包来的,要记录下董事长的日理万机。成交签字仪式安排在展会第二天的上午和下午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总转达了沈总意图,客户宴请能免则免,俄餐一顿就够饱。展会结束后一行人打算去圣彼得堡逛两天,学习参观那艘著名的巡洋舰后回国。这条船在中国极具象征意义,一炮轰出第一个苏维埃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项参观提议正和大家胃口。张三在莫斯科的客户联系方便,天天派部面包车,跟班接送他们展会一行;广山签约客户在叶卡捷琳堡,到时候来首都签个字就成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一天吃过晚餐,沈总提议散步回宾馆,于是张三把跟班的面包车打发走,来时开车不到十分钟到餐厅。夏季的阿尔巴特街即热闹又温馨,沈总轻车熟路,挑选了几张古典唱片,老派人嘛,有同样的cd都不要,又向大家推荐一套瓷器,多年前这套瓷器就摆放他家客厅里。于是广山让他副手掏钱给大家购买,人手一份。沈总既然有了,就再挑选一份喜欢的,当然要绝对贵重。

        张三向广山致谢,人情世故确实老道。广山打头阵应该,一则他资历老花钱没人说,二则他是对俄部经理,莫斯科是人家的地盘。

        街上有酒吧、夜总会,灯红酒绿,大伙眼里看着心里馋着。沈总发觉不对劲,看看表发话:“大伙没啥溜达的话,咱们回宾馆开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不说大伙都知道他怎么想。

        沈总打牌出名,桥牌、三打一、拱猪、升级都在行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早等不急了。”广山附和。

        话赶得多巧。老总爱听,还装作没听出来部下拍马屁。

        张三买些水果,点心做宵夜。

        沈总、李总、吴部长,加上张三副手开战。代表团一行八人,有四五人懂语言,但专业性翻译,只有张三和广山副手可以胜任。明天展会开幕,沈总发话,这两人要么准备下工作,要么早休息。

        张三回房休息前,悄悄嘱咐副手,输钱痛快点,输三家,不能只让着沈老大。

        茶几围坐一圈,狼烟四起。张三要带着其他人打车去夜总会喝两杯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注意安全,早点回来!”沈总看出猫腻,姜还是老的辣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家贼眉鼠眼齐刷刷道晚安的时候,沈总已猜出几分。

        展会的规格蛮高,莫斯科一位副市长主持,俄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致开幕词。我方来了六十多家代表团,会场上沈总碰到不少熟人,hk市团长与沈总约定,结束后一同去圣彼得堡耍两天。

        九十年代中俄贸易多以中方进口为主,所以是展会上的香饽饽,有钱就大爷嘛!

        张三草签了一份轴承进口协议。出国前国内用户提供了俄罗斯的国标型号,价格合适就可操作;广山谈了两份化工产品的进口意向,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果。

        属下努力,沈总、李总自然高兴。在会场两人结伴走动,四处散发公司简介,1米65的沈总与1米85的李总点头哈腰,相宜得彰,本身就是风景就是广告。

        下午张三又接到了一份设备询单。莫斯科州一家工厂打算*一套日产10-15吨钢钉生产线。买卖小张三本想回绝,然理工出身的沈总有热情,训喝道:“小张,千万不要嫌单子小。进出口有进有出,出口看功夫,先接单再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哦?接单的话,我们要去他们工厂考察现有设备,他们说也是从中国进口的,日产六吨,但过时了。”张三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哦?那就去厂子看看。远啊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一百多公里,不远也特么不近乎。”李总接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么定,现在让工厂带我们走一趟,你和我,加上马主任负责摄像,会场交给李总、广山负责。”沈总下令。

        俄罗斯客户被中国人的认真感动,现场观摩生产线自然一目了然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总看着沈总他们离去摇头,这点买卖犯得上跑1一百公里!可他不敢明说。

        一行三人从会场去stupino镇,其实就像一个村屯。一去一回折腾到晚上十点回酒店。

        大伙在大厅喝咖啡,看画报等待。李总焦虑,张三怎么连个电话都不回?厂家名片又没留,万一让人拐跑了怎么办?

        见到微醺的沈总才放心。

        看到大家在大厅恭候圣驾,沈总眼睛更亮:“哎呦,就这么等着了?我的错我的错,小张打电话我没让,抱歉抱歉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外事纪律,走哪到哪都留个信,老沈你明知故犯!”李总不高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知错知错!下不为例。喝点酒忘乎所以了。”沈总检讨:“回房回房!”

        大伙簇拥沈总回到他房间。按沈总工作风格,当天工作要做总结。展会第一天大家疲惫,希望老大讲两句后洗洗就睡得了,躺床上看看付费电影就不错。

        沈总有点醉,有点嗨,既然全团八名成员到齐,他真就讲两句:“今天同志们辛苦了!现在休息,都来,打牌!”

        不放走一人,拿两副扑克打拖拉机。

        几个月后,张三和国内设备厂家联合,与俄罗斯客户创办了合资企业,以设备入股形式上了三条生产线,派驻一名管理人员及两名技术维修人员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家企业运行了四年。一年回本,剩下三年净赚近三百万。当时沈总投入的成本是往返两百公里的劳顿加上一顿大酒。

        九十年代中期,三百万人民币,可在某城二环内买套近千平米商品房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例成功的案例,借鸡生蛋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今,每想起老领导言传身教,张三心怀感恩。

        七年前沈总退休时,市里奖励了他一套房。张三做通了沈总工作,支付了所有装修费用及意式家具。他事先告知老领导:“费用由druchba合资企业俄方支付,与我司无关。人家感谢您当年亲力亲为考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新房入住时,转交给老领导一张支付收据,确系从俄罗斯人visa卡上支付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费用是张三现金存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也许,领导表面糊涂心里明镜。张三办事精细,不留把柄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受之无愧,把七八十人的企业,从年六七十万元利润发展到后期两百多人,年利润最高时近四千万元,经营范围涵盖进出口、物流及房地产,与ws局、mz局出资共建了个戒酒治疗中心。每年他只拿工资及奖金,当然还有各分支机构敬献的一份礼金,除此之外,没见任何猫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知足知不足,有为有不为。”沈总办公室悬挂的唯一字幅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,张三对沈总的品味。

        市府、公司,人人立大拇指佩服。他两次打牌不小心被抓进派出所,查看身份是沈总的名字及标志性身高后上报所长,于是笔录作废,赌资返还,临走所长劝勉:“办公室打牌拉上窗帘,对面办公楼、住宅多!还有,下班了你怎能敞着门、轰着嗓打牌?沈总您傻是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每年打扑克进项可观,也算是他点灯熬油的劳动所得。一则他水平确实高,二则部下跟他打牌习惯性失常,都想孝敬点,因为无论公司家里他从不收礼。

        个人关系上,张三更要感激他。彼时企业面临改制,他力排众议推荐张三为接班人,为他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。可以说,沈总对张三的关爱胜过他亲老子,这种扶持让他少奋斗好多年。

        历尽千辛万苦,最后张三接班后,给沈总留间办公室聘他当顾问,每月领取三千元零用。老领导一次没进办公室,他说:“无功不受禄,退了就打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来不来办公无所谓,顾问费张三照支不误,但年年他捐给康总的慈善总会,康总年年赠他一套茶具。

        常言道人走茶凉,退休后沈总反之。路上熟人看见他,会加快脚步走来,甚至横穿马路打招呼。每年春节初四,老俩口不得不准备两桌酒菜,总有部下不请自来拜访,喝点小酒,打牌输他点零用。

        应拜访客人要求(退休了还啥请求),沈总购置了自动麻将机。尽管他不喜欢打麻将,可一年中总有一天用上。

        退休了无职无权一身轻,小老头乐意听从下属吩咐,让他摆放台球桌都成。


  (https://www.ddbqgtxt.cc/chapter/59586_20799888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ddbqgtxt.cc。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dbqgtxt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