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笔趣阁 > 京城来了位小神医 > 第5章 滑头

第5章 滑头


第五章

        一番卖乖也未能博得萧静欢心,庆慈瘪瘪嘴,声音渐渐弱了下去,垂头不吭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她打小对各类药材的用处烂熟于心,对价钱却不甚了解。药王谷库房里老参多得当胡萝卜用,哪知京城这儿一根就抵得上普通人家几年的嚼用?早知如此,那晚无论如何也不会在姚大人面前夸下海口,要包办这九足虫的解药。

        水榭里安静了一会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给你老参也无妨,”萧静见她终于消停,这才慢悠悠开了口,“不过本王有条件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庆慈几乎瞬间抬头:“王爷要什么条件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以后你们药王谷医典上绝对不准出现本王的名字,什么‘静心丸’、什么‘北疆膏’,统统都不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庆慈不解:“为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见萧静眉宇间又泛起不悦,庆慈幡然醒悟,连忙拜谢:“民女懂了!民女遵命!”说完深深垂下头,一副恭敬服从的乖巧模样。

        萧静看着眼前的庆慈——

        十六七岁的年纪,穿着明艳活泼,梳着双平髻,扎着两只蝴蝶珠花,珠花银子成色一般,两瓣薄薄羽翅,随着动作振动蹁跹。

        单看模样倒是挺讨喜,但恭顺乖巧之类,不过是面上装得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姚千同有几句话说得倒是正确,这丫头山野里长大、肆意惯了的,确实没有京中贵女的那份娴静拘谨。

        今日一番接触下来,萧静心中分明——这丫头属泥鳅的,是个小滑头。

        萧静一向不喜乖张卖弄之人,不过……年纪轻轻便通过考校出谷,可见医术不凡;治冯会元的断手、九足虫的后续解药,以及红颜驻……往后需要前这丫头的地方确实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 罢了,萧静略一沉吟:“去找燕然领十根老参,然后回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十根老参?北疆王府果然阔气!庆慈瞬间喜笑颜开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多谢王爷赏赐!王爷万福!”庆慈起身,不忘恭维道,“民女回去一定好好制备这静……呃,这九足虫的解药!”

        得了三分颜色,就敢开染坊……萧静捏了捏眉心,不耐烦摆摆手,不愿再多看她一眼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行了,下去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哎!”

        庆慈在北疆王府呆了半日,收获颇丰,喜滋滋回转家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倒是府中一众下人,见庆慈第一次来王府,又是逗鱼,又是吃饭,临走还被赏赐十根价值不菲的老参,纷纷心道,这位小神医得了王爷青眼,以后若再见面需得打起精神,小心伺候才是。

        此后两日,时间飞快。

        庆慈寸步不离巴掌小院,熬了两个大夜,终于赶在第三天前一晚制成了第一批九足虫解药的成品。

        待她去了天鸿阁才知道,冯项泉已经被其家住京城近郊的同族长辈接走,如今在城西外一个名叫东槐树的村子里安置。

        庆慈不知东槐树村在哪里,只好又去了趟京兆府。姚千同便吩咐张联带着几位衙役,送庆慈去给冯项泉复诊。

        众人早早出了城。

        马车坐得无聊,庆慈掀开窗帘,欣赏了一会路边风景。天气又热了一些,日头正盛,路边树木皆换了新绿,枝枝叶叶间漏下笔直的光线,马车穿梭其下,像是穿越斑驳梦境。

        庆慈见状,孩子心性又起,伸手出窗外,让那点点光斑去照自己的手。

        张联骑马跟在车后,见状提醒道:“庆姑娘,后面有马车来了,注意安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庆慈冲他不好意思笑笑,刚把手缩了回来,便见一辆制式煊赫的马车从身后转瞬间赶超。

        错身而过的瞬间,庆慈听到车厢里似有女儿家在低语。

        没多久,后面三四辆各色马车相继再度超越而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庆慈望着前车马蹄飞奔扬起的尘土,纳闷起来:“张大人,今天是什么日子,为何有这么多有钱人家着急出城?”

        张联解释道:“庆姑娘有所不知,城西断云山上有座法宏寺,寺里香火繁盛,远近闻名。京城附近的百姓,无论贫富,都常去那里参拜祈福。寺中主持远智大师是位得道高僧,佛法精妙,年轻时候曾云游大魏周边各国,还去天竺国请过佛经。当年先帝也曾多次请远智大师进宫释佛讲经。不过远智大师现已九十高龄,近年来只在寺里修行,偶尔会给僧客开讲佛法。想来今日远智大师又要讲经说法,这些高门家眷应该是赶着去参加法会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庆慈点头,原来如此。

        过了一刻钟,马车拐过一道山坳,庆慈扭头,便从车窗里瞧见远处高高的山头上,耸立一座恢弘宝殿,枝头掩映下,琉璃瓦在日光下泛着金光,一派庄严气象。

        想来那里便是法宏寺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庆慈看了会,便放下窗帘,继续同张联闲聊起来,这才得知将冯项泉接走的人是他的同族表姑家,那位表姑年轻时候嫁给筠州同乡周正,后来夫妻二人一同来京城做小生意,将家安在了东槐树村。可惜冯会元的表姑生育一子一女后没几年便重病身故,周正的布料生意做得不怎么起色,续了一位新夫人,渐渐便与筠州冯家关系疏远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会试放榜后,周正得知是冯项泉中了会元,有心与冯家重新结交,毕竟儿女与冯项泉是有着真实血缘关系的远房表亲。

        周正赶去京城客栈寻人,一打听才知道冯项泉竟然出了这么档子灾祸。

        天鸿阁是生意场所,冯项泉不便久住,京兆府事务庞杂,也无多余人手去照料。周正见这位远方侄子孤身一人来京,现又昏迷不醒,心中不忍,便跟京兆府报了备,将冯项泉暂时安置在自己家中,只待官府找出凶手,再等冯家人从筠州赶来将人接走。

        谈话间,一行人很快到了东槐树村。

        周正一副庄稼汉打扮,出来迎接,拜见了张联,迎着一众人去了自家后院。

        三天不见,冯项泉的面色略微有了点血色,但仍旧昏迷中。

        庆慈将他手上的纱布剪开,露出一个狰狞的伤口,皮肉都撮在一起,有些肿胀,崩得油亮;缝合线被血浸成黑色,密密麻麻,如同是一只匍匐在手腕间的蜈蚣。

        周正还是第一次见,吓得顿时往后退了两步,张联等人倒是有心理准备,可乍见到那骇人的伤疤也是直皱眉头。

        庆慈左右检查了一番,医箱里掏出鸦青色瓷盒,抹药上夹板,重新给冯项泉包扎了伤口。最后又取出制备的九足虫解药,灌着冯项泉喝了下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周正在一旁看得傻眼:“大夫,他的手真的能好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庆慈道:“那要看是如何定义这个‘好’字了。恢复如初绝对不可能,今后提笔拿筷子应当也很费劲,至多是不做大动作便看不出来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周正叹道:“这与要了我这侄儿性命有何不同?”

        庆慈却不这么认为:“不论如何,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周正称是,却依然满脸愁容:“诸位大人有所不知,我这侄儿的父亲走得早,自小与他母亲相依为命。若不是他天资聪颖,有‘神童’的称号,能为家族挣上一份荣光,不然冯氏族里哪肯顾怜他们孤儿寡母到今日。可这读书人没了右手……哎,在下已派人给筠州那边去了信,估计再过些日子,筠州冯家那边就要来接他回去了……若他母亲得知该是何等心碎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屋内众人听了心中也颇不是滋味。

        离开之时,庆慈打量周正家的小院,不过是一座普通村屋,比一般村民家看上去窗明几净些,但瞧得出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。

        周正见状,惭愧道:“在下无能,侄儿的案子帮不上什么,”他又连忙保证道,“但他在这住着,喂药看护的小事在下没问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庆慈冲他笑笑,道:“周家大叔,你已经做得很好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一行人出了大门。庆慈走在马车边,正要上车,耳边听到一声欢呼:“爹爹——”

        庆慈回头去看,只见一位小姑娘朝周正跑来,看模样不过五六岁,身后跟着一位清秀少妇,穿着朴素,肘间挎一个盖着蓝印花布的菜篮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应该是周正的妻女。

        果然,周正牵着女儿的手,引着少妇前来见礼。庆慈站在张联身后,见那小姑娘偷偷盯着自己头顶,一脸艳羡,心中了然。

        庆慈便摘下发髻上的珠花,冲小姑娘晃了晃:“喜欢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周正和少妇见状,连忙推脱。庆慈便直接走过去,抬手给小姑娘戴了上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姑娘眼珠子黑得像葡萄,晃了晃脑袋,立刻感受到一阵蝴蝶珠花的振翅。她拽了拽少妇的手,开心道:“娘亲快看,神仙姐姐送我的,好看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少妇和蔼一笑:“好看,咱们阿芳也变成仙子了,”又对庆慈福了一福,“让姑娘破费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庆慈道:“不值钱的,送给阿芳小妹妹玩罢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周芳也学着少妇的样子,福了一福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阿芳谢谢阿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庆慈冲她笑笑,上了马车。靠在车窗边,耳边听到周正低声问妻子:“不是说去法宏寺么?怎么这么快就回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身前驾车的衙役皮鞭一甩,庆慈还想再听,但二人交谈声渐渐被马车的动静抛在身后。

        走出村头好远,张联望着安静的车厢,忽然好奇:“庆姑娘,您不是说药王谷看诊的诊费按次收取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百两起付,按次收取,且不接受赊账——张联还记得那晚庆慈的话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他等了半天,也没听到马车里的人给出回答。


  (https://www.ddbiqutxt.com/chapter/63298491_17311574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ddbiqutxt.com。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dbiqutxt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