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笔趣阁 > 中唐之潜龙在渊 > 第70章 余波

第70章 余波


次日清晨,诸将各回家中,看望家小。

  得到消息的和政公主早带着杨暻及仆人丫鬟,在前院翘首以待。

  见杨错到来,公主笑道:“郡王殿下大喜,郡王殿下一路辛苦了!小的听见昨日快马来说,今日大驾归府,略备薄酒一杯,可否赏光?”

  杨错拱手笑道:“岂敢,岂敢!”

  “爹爹!”已经三岁的杨暻,虎头虎脑的模样极为招人喜爱。

  听到这奶声奶气呼唤“爹爹”的声音,杨错由内心最深处荡漾出无比温馨的感觉。一手抱起大小子,往屋里走。

  公主含笑看着父子俩嬉闹,跟着进了内屋。

  众丫鬟和仆人行礼。

  薛瑶英端来了茶。

  父子俩玩闹了一会儿,公主便让奶娘把杨暻抱走。

  杨错去澡堂洗个澡,换了身圆领袍。

  这么长时间的甲胄在身,突然穿薄薄的圆领袍,还有些不太适应。

  与公主对坐,中间隔着桌子。

  丫鬟端来饭食,放在桌上。

  杨错边扒饭边道:“我吃饭有点快,吃完就去正堂,还有大事商议。”

  “陛下身体一直不好,妾身想回京探视。”公主一脸忧心。

  “不要紧,我正打算回朝见驾。报陛下关于山南的战事,顺便告知陛下关于吐蕃之事。”

  “这……妾身以为,夫君还是不回去为好。”

  “哦?”

  “朝廷暗潮汹涌,夫君手握重兵,而张皇后和李辅国弄权。夫君最好不要在这个时候回朝,以免被动荡的朝局波动。”

  “但是不回朝,似乎说不过去。”

  “夫君可能还不知道,李光弼将军已经被陛下从朔方节度使的职务调走,出镇淮南等八道行营节度,威慑诸将。”

  “谁做朔方节度使?”

  “暂时没有,仆固怀恩暂领朔方节度使。”

  “李光弼将军不是在怀阳打败史思明?怎么会换职务?”

  “哎!因为史思明死了,被史朝义所杀。朝廷不希望史思明成就大功,太子又不太合适。”

  杨错皱眉点了点头。

  看来,此时的确不是可以返京的机会。

  相比之下,公主就方便了许多。

  数日后,公主在女扮男装的安思霖的陪伴下进京。

  不久,他们就回来了。

  并且带回来一个重要的消息,陛下的身体是真的支撑不住了。

  不只是肃宗,还有太上皇。

  这位在历史上着墨很多的皇帝,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。

  孤独的居住在太极宫的玄宗,心情郁闷至极,身体一日不如一日。

  或许,真的要变天了。

  杨错抓紧时间整军备战,以防止吐蕃军趁机来攻。

  九月,金城郡城郊。

  在杨错与李倓,及李泌、安思霖、韩滉、田神功等数十名文武重臣的关注下,几名军士以一些木制零件迅速拼凑着什么。

  不多时,一架投石机呈现在了众人的眼前。

  这架投石机与陇右军在宕州缴获的投石车有非常相似,但做了改动。

  在投石机的南面大约插着数十面巨大的木牌。

  最近的约在两百步,而后每五十步为一排,最远的甚至达到了五百步左右。

  很快,有军士将一块重达五十斤的石头放在投石机上,稍稍校正了一下方向,四名负责牵拉缆绳的军士奋力拽动绳索。

  “呼”的一声,石块激飞而出,在天空划出一道高高地弧线,而后砸落下来。

  虽然第一轮只是试投,飞行距离竟也远得出奇,直接飞过了两百步的那排标靶。

  这已经超过一般的投石机的最大射程,即使是吐蕃军的投石车,有效杀伤距离也不过在三百步左右。

  随即,军士们又连续进行了六轮投射,距离也不断地延长,最远时甚至超过了三百步。

  至此,包括杨错在内的一众武将,眼球完全被那架射程奇远、精度奇高的投石车所吸引。

  可以想像,有这样一个出色的攻城利器,日后攻城战的难度将会极大地降低。

  即使在守城战中,凭借这种投石机也可有效地压制吐蕃军的投石车。

  上次的岷州之战中,地势险要、城防也算坚固的岷州,在吐蕃军百架投石车的狂轰乱砸之下,几乎被打得没有抵抗之力。

  亏得刘玄佐智勇双全,才勉强支撑了两天两夜,为我军最后击退吐蕃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  但事后谈及守城战,连刘玄佐自己都不愿回想,只称如同噩梦一般。

  随着投石车在吐蕃军中的广泛使用,日后陇右军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攻城利器地威胁。

  故而,制造出能与投石车抗衡的器械迅速被摆上议事日程。

  但由于投石车制造要求相当高,特别是一些关键部位的设计制作。

  故而,即使有现成的样品,仿制起来都是极难。

  直到有一个人接手这件事情。

  投到第十轮时,负责拽拉绳索的军士由四人增加到了六人,又增添二道拉绳,并对投石机稍稍做了些调整。

  这一下,又更加调起了众人的胃口,个个全神贯注,眼睛都不眨一下。

  三百步难道还不是极限?

  六名体型彪硕的军士一声大喝,同时奋尽全力拉动绳索。

  只听“嘎吱”一声,斜指向天的长长弹射杆尾部迅速下沉,放置在弹射杆勺状顶部的石块如同炮弹一般疾速飞出。

  带着凌厉风声地石块,只在眨眼间就飞到了顶点,而后成抛物线状迅速下落。

  “轰”地一声,一枚木制标牌无巧不巧地恰好被石块击中,立时被砸成稀巴烂。

  落地后,石块余劲不减地继续向前滚行了十多余步才停了下来。

  “超过三百五十步!”田神功望着石块落下的地点,不敢置信地惊叹道。

  在场的众人无不瞠目结舌。

  “还能射得更远么?”齐王李倓也是身经百战之人,自然知道这样的射程意味着什么。

  “齐王殿下,若将石块减少到二十斤,应该可以达到四百步!”一名负责指挥投石机的都尉立即禀报道。

  四百步?已经超出吐蕃军投石车的最大射程一百步了!

  虽然只是区区的一百步,但对于投石机而言,已经可以形成绝对性的优势。

  这种投石机,完全可以将吐蕃军的投石车打得毫无还手之力,同样也能压制住绝大部分的箭弩。

  或许,也只能用恐怕两字来形容这种新型投石机了。

  虽说战争胜利与否的决定因素是人,而非一两种新式的武器。

  毫无疑问,这种新型投石机的出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军的战力。

  而这一切,都得归功于安思霖。

  安思霖一直追随杨错在战场上奔波,亲眼见到了投石车的威力。回到陇右道,她陪公主去长安,实际上就是去找寻能工巧匠。

  很幸运地,她找到了器械大拿——张九鸦。

  仅仅用了一月时间,聪颖无比的张九鸦就破解了投石车的所有奥秘,并按照自己的思路对投石车进行重新改造设计。

  眼前这台射程超远的投石机,正是第一架成功的样品。

  十月底,吐谷浑使者慕容政赶到兰州,再次向杨错救援。

  自十月十二日起,大队吐蕃军再次对吐谷浑发起了进攻。

  吐蕃军兵分两路,一路继续围攻吐谷浑在北面的门户——百谷城,另一路则直接攻入吐谷浑腹地——泽库。

  慕容瑾对吐蕃军的进攻恐慌不已,听从谋士慕容熙轮的建议,一面向党项等族求援,另一面则命慕容政北上请杨错从侧后牵制吐蕃。

  从慕容政的神态和言语看来,他对吐谷浑的前景也持一种很不乐观的态度。

  经过一连串的战败和内斗之后,吐谷浑内部已经人心涣散。

  慕容瑾对于扭转这一颓势,根本是无能为力,只能任由局势不断糜烂下去。

  几乎每月都有人借机逃亡投降到吐蕃一方,而慕容瑾也只能采取最简单的办法——“杀”来解决问题。

  一旦发现谁有外逃意向,慕容瑾即会命军士毫不留情地予以格杀。

  但这种简单却粗暴的方法,虽暂时镇住了局面,却又使得内部矛盾变得更为尖锐、更为隐藏。

  慕容政曾经数次出访陇右,彼此并不陌生,言谈时没有太多顾忌。

  他曾几次不无悲观地说道,只要吐谷浑再大败一次,恐怕覆亡也就近在眼前了。

  身为汗位未来的继承人,能悲观到这个地步。

  杨错听罢,深深地陷入沉思。

  许久,杨错才回复慕容政,愿意尽自己所能解救吐谷浑的危机。

  三日后,慕容政带着答复离开了陇右道。

  临别,杨错牵住慕容政的手,诚恳地说道,若哪一天吐谷浑实在支撑不住,他随时欢迎慕容政举家迁来陇右道。

  慕容政感激地点了点头,随即仰天长叹一声,怅然策马离去。

  事实上,他也很清楚陇右道目前的情况,不适合与吐蕃军展开大的决战。

  杨错更清楚另一件事。

  吐谷浑慕容氏部族一旦覆亡,吐蕃便对陇右道西陲异族全部扫清。

  届时,除了部分异族能起到些牵制作用外,吐蕃将再也没有后顾之忧。

  倾全力东进的吐蕃,想一想都让人感觉头疼。

  出于这一目的,陇右军必须要尽力援助吐谷浑。

  十一月初,田神功领军两万,离开兰州,攻打河州凤林关。

  杨错领军三万南下,攻打河州的大夏县。


  (https://www.ddbiqutxt.com/chapter/71054502_73856565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ddbiqutxt.com。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dbiqutxt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