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笔趣阁 > 中唐之潜龙在渊 > 第27章 勤王?不勤王!

第27章 勤王?不勤王!


烛影摇红,杨错披着长衣坐在桌案前看着案上的地图,心中踌躇难定。

  随着潼关之战的打响,他已经精准的意识到大唐的败局已定。

  接下来,皇帝会率领部分皇室宗亲离开长安,连夜西逃。经过大散关,进入蜀郡。

  自己要不要率军前往接应呢?

  还是坐视马嵬驿兵变,再出手呢?

  觉得有些疲累,杨错伸了伸懒腰,却见和政郡主正在灯下刺绣。便起身道:“时间已晚,夫人还是在翠画和薛瑶英的伺候下早些休息吧。”

  和政郡主笑道:“没事。我这块儿快要绣好了。”

  “你不休息,可咱们的孩子需要休息呀。”

  郡主下意识的低头看了一眼,笑了:“他呀,还早着呢。再说,正是有他,我才总是睡不好觉。”

  杨错不由得笑了。

  想起自己来这个世界已经这么久,真正感受到亲情却是最近的事。

  可是又担心孩子将来走歪路,到处闯祸惹麻烦。

  做父母的大概都这样吧。

  杨错猛然想起自己没穿越前的父母,心底更是一阵悲凉,想着再也回不去了,只能是叹息一声。

  正在这时,薛瑶英进来禀报:“将军,郡主,建宁郡王有急事在外求见,请问是否接见?”

  和政郡主道:“自家兄长这么晚来肯定是大事,快请他进来。”

  薛瑶英连忙应诺,退身出去。

  不一会儿,李倓自外面快步走进来。

  杨错轻轻看了跟在后面的薛瑶英一眼,薛瑶英会意地退了出去。

  李倓见薛瑶英出去,便道:“妹夫,东宫传来消息,陛下今夜连夜出城,已经离开了长安。”

  杨错和郡主不约而同的睁大了眼睛,显然是这个情报太震惊了。

  一位曾经执宰天下的皇帝,尤其是亲手缔造了开元盛世的国君,居然抛弃了自己的国都,不亲眼所见、亲耳所听是难以置信的。

  和政郡主急忙问道:“东宫都走了哪些人?”

  “走的人不多,关键是母妃和嫂子都没有跟着一起走。”

  “什么!她们为什么不走?”

  “母妃生了病,担心拖累大家死活不肯走。而嫂子凑巧去了东郊大寺,大哥没办法带走她。”

  “这……这……”和政郡主急得来回踱步。

  毕竟是有养育之恩的母亲,和政郡主焦急的心可以理解。

  杨错轻叹一口气,还是以大事为重,问道:“东宫是什么意思?”

  “我正要说,父亲希望妹夫按兵不动,不奉诏勤王。”

  李倓这话,让杨错心里暗暗吃了一惊。

  果然,天家无情。

  【叮!宿主是否选择勤王?】

  【一、不勤王。马嵬驿兵变爆发,杨贵妃被杀,皇帝与太子分道扬镳,可获得唐阵营点数100点,粮草兑换券1张。】

  【二、勤王。马嵬驿兵变不爆发,杨贵妃活下去,皇帝与太子不分开,可获得唐阵营点数100点,粮草兑换券1张。】

  居然奖励是一样的,这就意味着抉择是艰难的。

  李倓看杨错十分犹豫,劝道:“我知道妹夫心中所想,但是如果我们今天救了杨氏宗族,让杨国忠继续掌权下去,一切都会回到原点。”

  听到“杨氏宗族”,杨错眉眼一挑,因为他也是杨家人啊。

  和政郡主显然察觉到这点,忙道:“兄长,这事儿让我夫君自己决定吧。”

  李倓吃惊的看了眼和政郡主,却也只好选择安静下来。

  毕竟,现在手握兵权的是杨错。

  杨错在屋内来回踱步,有些犹豫不决。

  根本原因是“覆巢之下,焉有完卵”,他可以选择不救杨家,但是朝廷会日后会怎么对待他。

  犹豫再三,杨错还是选择了第一项,不起兵勤王。

  最终这样决定,也是因为他发现就算起兵勤王,也不会让老迈的皇帝改变逃入蜀郡的想法。

  而听到这个决定,李倓自然是高兴的,但和政郡主却在心里隐隐觉得夫君有种兔死狐悲的凄凉感,只是没说出口罢了。

  此时,玄宗皇帝一行人正朝着咸阳出发。

  李俶率领三千飞龙禁军追随大部队,一路往西而行。同时派出数拨哨探,每三里一探,以防不测。

  太子一家都在西逃的队伍后面,引精兵五百,作为第二批断后的人马。

  万一李俶那边有事,他们就是炮灰。

  一路上静悄悄,几乎所有人都屏住呼吸,生怕错过一丁点异动。

  这时候,一个形容丑陋的宦官来到李亨的身后,低声道:“殿下,广平郡王托奴才送来一封信。”

  这宦官正是李静忠,日后大名鼎鼎的李辅国。

  李亨拿过信,借着月光看了一遍。

  父亲顿首:陛下雄心不在,这是父亲千载难逢之机。到了合适的时机挑唆禁军哗变,诛杀诸杨,以安军心。再以断后之名,与陛下分道,西行前往岐州。若是迟疑,一旦入蜀,父亲危矣。

  李亨看过之后,心中大骇。

  张氏有幸跟着看了一遍,同样心惊肉跳。

  李静忠劝谏道:“广平郡王的话,可谓是金玉良言。奴才以为殿下绝对不能跟着陛下入蜀,到了那里会受到杨国忠的制约,从此永无翻身的机会。为了大唐的社稷,请殿下当机立断。”

  鱼朝恩也劝道:“杨国忠做过剑南道节度使,势力根深蒂固,殿下跟着去了,肯定会被杨国忠设计陷害的。”

  “问题是,杨错靠得住吗?”李亨反问。

  在太子的内心深处,是不信任杨错的。因为杨错曾经是安禄山的女婿,并且和安禄山之女一直有往来,关系不清不楚;还有杨错到底是杨家人,他在关键时候真的会不向着自家人?

  鱼朝恩道:“奴才有幸追随过郡马一段时间,要说他没有顾虑是不可能的,但郡马忠心报国,奴才可以拿项上人头担保。”

  对于杨错那一日的相救之恩,鱼朝恩心里还是很感激的。

  所以鱼朝恩在杨园或者在东宫时,传递给高力士的消息都是无关轻重的。

  李亨扭脸看了鱼朝恩一眼,不置可否。

  谁让鱼朝恩以前在杨园待过呢,这也不可靠。

  当前的形势是,除了自己,谁都不可靠。

  李静忠道:“殿下,没必要继续西行,可以直接北上前往朔方。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忠臣,一定能够保护殿下。”

  这话算是说到李亨的心坎里,当即点头同意。

  话说李俶的妾室独孤氏率领府上家眷抵达便桥,却见高力士带人立在桥头,忙下马见过高力士。

  独孤氏问道:“阿翁,为何不追随陛下西行,而是在这里站着?”

  高力士道:“你请速行,老奴是奉陛下之命,防止有人毁桥,让百姓无法逃走。”

  独孤氏忙道:“自我之后全是禁军兵士,阿翁随我上马一同离开吧。”

  高力士见独孤氏率领的广平郡王府的人行动有方,心里有几分踏实,又觉得独孤氏说的有道理,于是同行。

  当高力士和独孤氏等人在咸阳望贤宫附近追赶到皇帝一行人时,已经是正午时分。

  玄宗和杨贵妃及随行之人,都已经饥肠辘辘。沿途官吏百姓,听闻潼关被破,早就逃走了。

  杨国忠率领禁军四处搜刮,都是一无所获。

  这群天潢贵胄何曾受过这样的苦,一个个叫苦不迭。

  独孤氏见状,小声对高力士道:“我车里有干粮,但是在场饥饿之人太多,我不便当面拿出来。阿翁随我到车里来,悄悄带着食物和酒去见陛下。”

  高力士听了,大喜道:“夫人有心,陛下定会重赏夫人。”

  独孤氏道:“都这时候了,能活下去就很不容易。”

  高力士连声说:“是。”随着独孤氏到最后一辆马车,两人入内。

  独孤氏掀开马车伪装的棉被衣物,里面是一个匣子。再打开匣子,是各种食盒。取出一盒打开里面竟然是各色果脯,还有吃食干粮。

  高力士大吃一惊,疑惑的看向独孤氏。

  这些东西,如果不是提前准备,怎么可能有。

  独孤氏笑道:“东郎听闻潼关被破,就立刻叫我们准备食物。这可不是我们不忠于陛下,只是无奈的选择。阿翁一定知道我们的用心。”

  高力士笑道:“放心。老奴懂。”

  独孤氏将这些东西和一壶酒交给高力士后,又叮嘱千万不要露馅。

  高力士点头叫独孤氏放心。

  这位权倾天下的大太监,头一回不顾体面,脱下自己的衣袍裹着食盒和酒,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,来到皇帝御前。

  众人都在逃难,皇帝见高力士这个样子,以为是吃了亏,也见怪不怪了。只是道:“力士,我是头一回这么惨。到现在滴米未进,滴水未沾。苦啊!”

  高力士环顾左右,悄声道:“大家随老奴到少人的地方,老奴有东西进献陛下。”说完一个劲儿给皇帝使眼色。

  玄宗和高力士相处日久,立刻会意。忙叫上杨贵妃和她的姐妹,借口如厕来到了少人的地方。

  这个时候,高力士才将衣服掀开,将食盒打开捧在皇帝面前。

  玄宗看到这么多果脯立刻来了精神,然后和杨家姐妹风卷残云一般,将一盒果脯吃了大半。又喝了一壶酒,真是快活似神仙。

  过了一会儿,大队人马继续往西行。

  直到夜半,才到了金城县。当地官吏百姓都逃走了,锅碗器皿还在。这群禁军自己生火做饭,才算是吃了一顿饱饭。

  当时深夜,住处不够。很多官吏士卒不分高低贵贱,抵足而眠。


  (https://www.ddbiqutxt.com/chapter/71054502_74554804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ddbiqutxt.com。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dbiqutxt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