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笔趣阁 > 大唐三帝传 > 两诀别三十三

两诀别三十三


一刻钟后。

        长安。

        长孙府中。

        长孙无忌听着阿罗得报,又是一怔,半晌才喃喃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她又得嗣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长孙无忌沉默,一边儿的禇遂良却不安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老师,这武媚娘不是身子不安,本不能生产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长孙无忌起身,垂首在房中来来回回,走了几步,最终却摇头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倒也未必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说到底,她究竟身边儿有一个活神仙孙思邈呢!

        罢了,这对主上而言,也是件好事。

        且不理他。

        咱们眼下最紧要的,却是要商量好,那韩荆之事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证据搜得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一侧裴行俭正色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大人放心,眼下已然是有了**成。

        将来大白于天下之时,那些谋逆之辈,是逃不掉一个剐刑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长孙无忌却摇头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**成,却不足够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必须要十成。

        明白么?

        十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长孙无忌正色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若不如此,只怕天下不安,后史不名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大事,断不能轻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诸人应是,一边儿立着的来济又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那大人的意思是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长孙无忌看了看他:

        “且先将你的位置往上提上一提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一来,日后进疏时,便方便得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来济明白,立时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那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不知何时开始动手?”

        长孙无忌想了一想,却又摇头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不急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还有一人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老夫想等一等,看看他如何动作,再做决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同一时刻。

        长安城。

        另外一边。

        濮王芙蓉园中。

        后殿之中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泰正妃阎氏,忧心忡忡地看着进进出出,不停地来回着的太医。

        好一会儿,她才见正主太医张和正出来,急忙上前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如何?

        张太医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王妃娘娘不必担心,殿下只是有些思虑过重,稍稍休息一番便好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阎氏却仍忧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可是殿下他都……

        都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咬了咬下唇,她终究还是不忍说出那个字,半晌才轻轻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都吐了血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啊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少年人吐血,寿不长永,这是常识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殿下却非如此。

        娘娘不必担心,老夫敢与娘娘做下这般定言,便是将那药王请来,也是如此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阎妃看着张太医。

        张太医点头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的确是如此,殿下身子,似有不妥之处,且又吐了血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事实上,他这口血吐出来,却非是殷红赤色,而是一股子黑墨积郁的样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是以必然非一两日之症,多半是积年之郁血,积于心头,一直不得泄出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口郁血沉积已久,对濮王殿下的身子也是长有妨碍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吐了出来,却是极好。

        便如同雍堵之流,一朝得疏,日后自然两岸草木繁盛,花开似锦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再说句明白些的话,虽则老夫也不知,到底是什么契机,让濮王殿下能将这口闷在他心头的郁血吐出来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可这一吐呀,濮王殿下的身子却是要好起来,日后更是福寿绵永的呢!”

        阎氏闻言,想想方才吐的那口血,也确是墨腥之色,臭气不小,便是她不懂医理,也知道那绝非一日之症,于是心里又是欢然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半个时辰之后。

        长安。

        吴王府中。

        近些年来,已是渐渐被人遗忘的吴王李恪,闻得消息时,正坐在后园花厅中看书。

        抬起眉眼,他看着身边儿的小侍:

        “你说濮王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吐了血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可不是?

        好大一口呢!

        怕是身子骨真的不成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恪点了点头,又看了眼他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那你特特跑来,就为了与本王报这些事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小侍笑眯眯地看着他:

        “殿下,此事到底也是要紧的,所以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李恪点了点头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的确……

        的确是要紧。

        罢了,既然如此,那你便去取本王的一应物事来罢——

        他如此了,兄弟一场,本王总是要出宫去,替他寻了那孙老神仙来看诊一番,方才显本王的气度与诚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    那小侍闻言,欢天喜地地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不多时,便奉上了金盘,盘内装着李恪平日里用的一应东西:

        玉佩,腰带,佩剑流苏之类的东西,不胜凡举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恪一一穿戴好其他东西之后,才将佩剑从盘中取出来,先“呛啷”一声抽了出来看了一眼那小侍,然后突然一笑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真是本王要多谢你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哪里哪里,为殿下效力,是小的本……呃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他的话来不及说完,因为李恪手中的青锋,轻轻巧巧地就将他的颈子割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看着软软瘫在地板上时,仍旧不死心地伸手想要抓住自己衣角,最终却无力放下的手,李恪冷笑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你以为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本王这些年当真闲得连最起码的警觉之心都忘记了么?

        把这样的消息告诉本王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将来等青雀死了,你的主子便可将本王一并拉下水,是么?

        哼!”

        他冷冷一笑,抬眼看了看殿外,立时有几个守卫快步奔进来,将这开始失湿的小侍尸体,抬了出去。

        是夜。

        太极宫。

        太极殿中。

        正为媚娘再次有孕而欢喜中的李治,闻得德安来报关于吴王府中的动静时,一时不悦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杀了一个侍人这样的小事,也要来向朕禀报了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德安急忙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自然不是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只是主上,此侍却是大有来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治抬眼看了看他:

        “是么?

        那是荆王叔的人,还是韩王叔的人?”

        德安一怔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主上早已知晓此人身分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朕是天子不假,可又不是天公。

        便是天公,也未必天下事事事都记得清楚。

        只不过是猜测罢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治实在是心情好,便勾起唇角,一边儿一目十行地扫着手中奏疏,一边儿淡淡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三哥如此,不过是想向朕证明,他并无反意,虽则被人人视为韩荆高吴四盟之一,可是这些年,他也的确是没有这样的动作,一直在自己的封地里勤守其治,被召回京后,又甘愿赋闲在家,万事不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态度,明面儿上看,是他有意示弱,实则仔细想一想,又何尝不是出于他目前的真心?

        他个性高傲,自然不屑与韩荆高一般行径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说他对朕这大位一点儿心思也没有……

        那也倒未必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以朕看来,多半他却是想着能借此良机,一来向朕极力撇清他与韩荆高的关系,二来么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也未尝不是想借此良机,来震一震某些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德安一怔:

        “震一震某些人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莫非是韩王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李治点头,冷笑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韩王叔多么明达的人,怎么会看不出三哥根本没有半点儿与他结盟的意思?这般宣扬,不过也就是为了让三哥逃不掉一个结盟谋逆的标签,让他日后不受自己用也不成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不过他却是小瞧了三哥——

        当年的大哥与父皇都尚且不敢轻视朕这位三哥,何况是他?

        此番活该他要倒一个霉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只不过,多半他还是不会出面,只是将荆王叔那个缺心眼儿的,拉出来当挡箭牌罢了。”


  (https://www.ddbqgtxt.cc/chapter/7880_2144631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ddbqgtxt.cc。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dbqgtxt.cc